2012年“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数字家庭产业发展高峰论坛11月3日在武汉举行。与会嘉宾表示,目前,中国数字家庭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产品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数字家庭从实现家庭内部的信息通信,到实现家庭与社区、家庭与社会的互联互通,成功地打破了“信息孤岛”,让各种信息终端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借助数字家庭的相关技术可以将各自孤立的家庭融入到大社会之中,可以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并将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发展 数字家庭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电通过不同的互联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加方便快捷获取信息,从而极大提高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和娱乐性的系统。 其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软件厂商、系统方案提供商、家电厂商、计算机厂商、网络厂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节目运营商、房地产商、集成商等各环节,其涵盖范围极其广泛。 近几年来,数字家庭产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的推动下,开展试点探索,获得较大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前景。数字家庭从实现家庭内部的互联互通,到实现家庭与社区、社会的互联互通,将孤立的“小家庭”融入“大社会”,有利于提升信息惠民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在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通过发展数字家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需求,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然而,我国数字家庭产业目前仍处在培育期,从记者了解到的应用实例来看,大部分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还停留在自动拉窗帘、开关灯和控制空调等相对低级的应用阶段。除了缺乏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应用之外,数字家庭还缺乏与外部网络和内容提供商的功能整合,还不能全面满足家庭成员娱乐、控制、安保和社区互动等功能的需求。无论系统方案如何设置,数字家庭要满足家庭用户收视、娱乐、社交、通信、安保、控制、云存储等需求,必须依赖网络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各类服务,否则只能是家庭内部设备间的单纯互连,无法满足用户的综合需求。 此外,这些年虽然我国数字家庭产业链在研发、生产、服务等多个环节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多个地区和产业园区显示出了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潜力,但还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急需推动形成一批产学研相结合、规模效应和产业链配套协作水平较高、以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发展喜中存忧 基础:网络先行 “数字家庭业务并非孤立的家庭内部业务,只有连接到外部网络,它才能传递更大的价值,而这些业务和应用对宽带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张延川这样阐述宽带对数字家庭的作用。 数字家庭首先需要接入网络,并且这种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据测算,近两三年间数字家庭用户对网络宽带的需求将达到20M,从中远期来看,这一数字将达到50M~100M。对此,张延川表示,以PON为代表的光纤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为数字家庭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光网络规模虽然居世界前列,普及率较低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值得高兴的是,伴随着工信部“宽带普遍提速工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即将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宽带网络将更好地支撑数字家庭业务。 同时,数字家庭业务也能助推宽带的发展。目前,我国光纤宽带普及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有吸引力的业务来促使用户从低速宽带更换到高速宽带,而数字家庭业务很可能就是吸引力所在。 模式:众人拾柴 “离开了融合,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就是各种应用的简单堆积,难以实现数字家庭长期的平台作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认为,融合是产业发展之本。 数字家庭产业涉及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软件集成商、内容服务商等多个环节,这个产业链闭环缺一不可。目前,在制造业方面,国内生产智能终端的厂商在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方面一直“跟随发展”,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运营业方面,尽管部分地区数字家庭试点已探索了若干应用模式,但用户需求不明晰、商业模式不成熟,导致数字家庭的应用和推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这种分散式的发展缺乏统 一规划,因此,政府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融合的落脚点是基地,因为基地把产业链各要素集中到一起,实现可调控的、集约化发展。刁石京指出,数字家庭产业要以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优化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要素的集聚。他表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以数字家庭技术链、产业链为纽带,深入推进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提升各个示范基地的水平,加强基地与各级政府之间的联络。同时要推动技术对接和产业转型,努力形成优秀成果的有效转化。 |